top of page

會議宗旨

斷裂之後:當代中國變動下的復甦、韌性和懷舊

After Disruption:Recovery, Resilience and Nostalgia in China and Beyond

     流行疾病和政治動盪破壞和擾亂了世界秩序,影響了經濟生活、社會網絡和

政治治理,也對文化尊嚴和族群生存造成新挑戰。「新冠病毒」新變種的威脅,對經濟活動和跨境移動仍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,但「後疫情」下的復甦行動已

逐步邁向「新常態」,社區、社會和經濟活動也重新建立連結。然而,中國社會與經濟在新冠病毒下,仍存在重新封鎖的擔憂。疫情下的「斷裂」(disruption)

帶來的破壞和危機感,會影響在衝突環境中的人們的應對方式,可能衍生出新的社會不平等,或加劇現有族群間的緊張局勢。應對流行疾病在國家、區域和全球層面對社會經濟生活的破壞和干擾,我們需找到「復甦」(recovery)的有效對策和社會「韌性」(resilience),以對人類未來健康的潛在危機做好準備,也同時緩衝流行病帶來的各層面的損失。

    韌性通常需要具備個人或集體的適應能力,從斷裂恢復並避免未來遭受風險,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霸權統治和象徵性暴力的持續影響。「懷舊」(nostalgia)成為一種協助記憶的實踐方式,懷舊萌生於政治動盪和斷裂之後,涉及社會歷史、

個人記憶、斷裂經驗,受到當代政治和新興社會現象形塑而成。「懷舊」透過

對新舊表述文類的挪用,經由數位媒體平台的敘事,再次建構歷史記憶。

    對於流行病和政治動盪的記憶往往是碎片的,集體記憶和個人記憶的形塑跟

斷裂,又與如何被體驗而產生?由誰來掌握和詮釋?出於何種目的?通過什麼

手段等因素緊密相關。而建構出來的過往經驗, 集體記憶和個人記憶在當下

如何被敘述和記憶,也構築了人們如何詮釋現在發生的日常事件和感受。

「斷裂的願景」(visions of disruption) 提供我們重新思考具有批判性的、本地的

和懷舊意涵的歷史和記憶,以及產生新的社會文化秩序和價值觀的可能性。跨越過去、現在和未來的連結方式涉及記憶如何透過不同的文類、媒體、媒介和領域的實踐而被表達、建構或重新構想。於此,集體記憶和個人記憶交錯,近一步

提供未來的願景,以尋求更好的生活。

    本次會議應對斷裂後的社會文化、政治和經濟層面的復甦和危機,以民族學、歷史學、人類學和民族誌的視角,探討在中國和亞太地區因疾病衝擊和政治動盪造成的斷裂之後,其所展現出的多樣化的復甦行動、韌性和懷舊的論述和實踐。並通過此去理解,疾病和政治動盪帶來的斷裂經歷和歷史記憶,也可能是相互

影響、眾聲喧嘩或是相互矛盾的,這都並存在我們所處的整體世界。

bottom of page